close

  980324,天空下著藕斷絲連的細雨,轉了好幾次車的我,來到輔大,參加輔大教師發展中心舉辦的講座活動。也許哪天,我還有機會在講台上長篇大論,那我,非得牢牢記住所學的這些知識,以下是我用來警惕自己的小小心得報告。也提供給為人師表的的你(妳)們參考唷!

A.講座內容重點摘要:

一.認識我們的學生特質:

  根據高等教育資料庫提供之數據,台灣有三成左右的大一新生,就讀科系並不符合預期想念的科系,這其中的原因可能在於選填志願的過程中,受限於父母之意願或受限於考試分數。而台灣大學生的生活型態多元化,每週時間分配如下:

項目

時數

百分比

課業(上課、讀書)

18.84

23.7

社交(聊天約會)

15.31

19.2

上網(資訊性休閒性)

26.16

34.2

休閒

13.09

17.1

打工

4.33

5.26

  解讀上表:台灣大學生學習從人際中發展自我,也比亞洲其他地區大學生來的有創意及靈活;但相對的台灣大學生在專業知識學習的部份,是相當少的。我們的學生在大學期間的所需培養的學習方式,也面臨與高中學習方式不同的差異性。

高中學習習慣(考試導向)

大學學習要求(求知導向)

學習取向:老師、參考書整理好,只負責吸收

自己搜尋、自己統整

學科學習:理科(練習)、文科(背誦)

高層次理解(分析、綜合、應用、判斷)

閱讀習慣:一本教科書全部背、全部是重點

很多書、掌握要意(提出問題)

英文閱讀:精熟單字、細讀

原文書:提綱挈領、掌握要意

 

根據以上資料顯示,我們面對的是具有以下特質之學生:

1.Lack of motivation to learn

上大學:已達到上大學的目標;考上大學後,徹底解放

科系選擇:不知道為什麼來到這裡?

生活型態:社交為主

2.Lack of ability to learn

學習習慣:考試導向、被動學習

3.Multiple learning styles

學習方式多元化

4.面對未來:門檻甚高、準備好了沒?

 

二.教學問題、教學方法

  從學生的學習風格及學生學習專注度、教師教學專注度,探討講述教學法及討論教學法。   

 

B.心得(或對工作改善之建議)

    教師教學專注度與學生學習專注度息息相關。在學生的眼中,大部份的教師教學專注度從課堂開始至結束,屬於沒有任何曲線的持平狀態。這樣的狀態代表教師的教學方式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。

 

1.bmp 

 

  而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曲線,在課堂一開始時,注意力較高,但隨著課堂時間流逝,注意力也跟著下降,這時候或許有學生會分心或者大打瞌睡,等到回過神,注意力才漸漸恢復和集中。

2.bmp 

  教師教學注意力與學生上課注意力曲線呈現相對性的差異,也就是說學生注意力正高亢的時候,老師在慢慢爬坡,當老師講的正high時,學生卻已經大打哈欠。如此一來對於教學的成效就會大打折扣。

3.bmp 

  因此,教師要如何調整自己的腳步,配合學生注意力的曲線設計課程,則是最重要的部分。

  一般來說,教學活動設計會以下列重點為主軸:

(1)  學生經驗分析

(2)  引起動機()

(3)  發展活動()

(4)  綜合活動(課堂討論、合作學習、遊戲、多媒體教材)()

(5)  規納統整()

  

  在學生注意力最高的時候,引起學生學習興趣(引起動機),將學生思緒吸引入課程,再進入課堂重點(發展活動),當學生注意力漸漸下降,則透過課堂設計的轉換(綜合活動),來提升學生的注意力,在課堂的最後也不忘透過歸納統整之方式,來加深學生課堂的印象。

 

  在大學教育中,歸納統整的方式可透過學生對本日課堂所學的敘述,達到歸納統整的目的。

 

※老師必須建立起自己的課堂秩序

  但以上這些是最理想的狀況下可以設計的教學方案。在目前大學的課堂上,常常發生學生上課遲到的狀況,因此當老師想設計一份完美的課堂流程,卻會備姍姍來遲的同學打亂了思緒,因此老師必須在第一次的課堂中,強調自己的課堂規範,和同學約法三章,才有辦法讓教學活動流程順利。

 

  這次的研習中,發現人文社會領域的老師,上課方式較為豐富及多元,主講者試著引導理工學院的老師也可嘗試多元化的教學,但理工學院的老師反應,在理工學院,較難實行其它方式的教學法。對於理工課程不甚了解的我,在心中留下了疑問,在小學,數學的教學可以是活潑的,同時也可以達到精熟的目的!在大學,理工則是屬於學術的、個人化的,似乎有點無法和人討論及分享。是我們的想法越來越狹隘,還是理工的課程本身就比較艱澀?這是從來沒有在理工學院上課的我,所留下的疑問。是否有更有趣的教學方式,可以深入大學教育中,其實每位老師都可以嘗試看看設計自己的教學方式,沒有所謂特定的教學方法,能夠融會貫通,設計出有教學成效的方式,就是一套很棒的教學方法。

 

    這次的研習真所謂【師父領進門,修行在個人】,主講者拋出幾種教學方法,但還是得看各位老師教學內容而作的課堂活動設計。每個班級的風氣及學生特質也不盡相同,也必須針對不同的班級學生,作些微的調整。這些都是得【從做中學】才能深刻體會的呢!

 

  另外我想補充說明的是: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方法為單向講解課本或講義,但實際上這樣的教學方式,對於學生的學習幫助是最少的。這也是在大學課堂上最需要立即革新的部份。我們所要教導出的學生類型,絕對和老師的上課方式息息相關。如何教導出有獨立思考及實作能力的學生,或許可以從老師教學方式的改變,來達成。

4.bmp

5.bmp

 (投影片資料來源:台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王秀槐副教授)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aye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